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词汇作为语言运用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词汇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融入学科素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核心素养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 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如下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其培养目标是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促进整体学习力的发展。第二,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取向,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为目标。第三,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指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条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其主动参与英语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词汇教学实践 (一)结合语境展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语境开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它能够将词汇融入实际语言使用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有意义的语境,真正做到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词汇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例如,在教授 “greenhouse” 一词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所温室里进行观察,然后写下所看到的事物和感受。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会注意到温室内的植物、气温和湿度等特点,还能将词汇 “greenhouse” 与实际环境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
(二)融入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融入文化内容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汇内涵,还能让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用法和意义,从而加深学习体验。例如,在教授词组 “cup of tea” 时,除了简单解释为 “一杯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解释,在英国,“cup of tea” 不仅指一杯茶,更是一种社交礼仪和日常交流的载体,代表着休闲、惬意的生活态度与社交氛围。通过这样的文化背景介绍,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 “cup of tea” 的意义,也能感受到词汇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设计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设计拓展活动是提升学生多元思维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创造与表达空间。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多样化活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5 “Music” 单元,教师可结合主题设计书面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本单元词汇与核心短语,为 Westlife 乐队设计宣传海报。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运用词汇的能力,帮助其将课堂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逻辑、创造性思维。
(四)优化词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优化,并非简单改变“教单词的方式”,而是以词汇为载体重构“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师“单向输出”转向学生“主动建构”,从“机械记词”转向“培养词汇运用能力”。首先,教学内容需将词汇依附于“主题”与“语境”,增强学习的逻辑性与实用性。如教授“环境保护”主题单元时,教师可梳理课本基础词汇,补充 10~15 个同主题高频词与拓展词形成“主题词表”,引导学生发现词汇语义关联、构建“主题词汇网络”,提升记词系统性。其次,从“机械记忆”转向“多感官刺激”,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多环节互动,将词汇学习与“听、说、读、写”深度结合,推动学生从“记词”向“用词”转变。最后,词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自主学词方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语境、融入文化、设计拓展活动和优化教学方法等策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语言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真正推动核心素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