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即时快感正悄然“切割”着人们的注意力。其播放时间短、内容碎片化的特性,让学生无需思考就能获得短期刺激,满足即时娱乐需求。然而,长期接触这类快节奏、碎片化的内容,会让大脑逐渐习惯信息的快速切换和浅层处理,弱化深度思考能力。这对于需要建立深度阅读能力、专注力与耐心的学生而言,危害尤甚。那么,同学们该如何找回专注力,重建深度思考的能力?本期特邀几位一线教师,为同学们分享破解之道。
揭阳师范附属小学涂惜君:在短视频与深度阅读的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小学生因其心智尚不成熟、自控力较弱,成为了受影响最深的群体。要找回专注力,同学们需要以下几个“魔法小技巧”,轻松找回专注力。
首先要打造“读书秘密基地”,在家中设立一个专门的“阅读角”。在固定的阅读或学习时间内,同学们要将所有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和平板)放置在另一个房间,从源头切断干扰源。可以让家长在家中摆放开放式书架,在客厅、沙发旁甚至洗手间放置一些有趣的绘本、杂志,将阅读变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其次是把阅读变成闯关游戏。习惯的培养需要趣味性和成就感。同学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微习惯,从轻松完成的短时间阅读开始(如10~15分钟),专注阅读后,奖励5分钟的自由活动。利用计时器这种可视化的工具,让我们对时间有掌控感。同时,还可以让成就感可视化:准备一个“阅读成长树”贴纸墙,每完成一次专注阅读,就贴上一片叶子或一朵花,让进步“看得见”。建立清晰的“日常惯例表”:将每天15~30分钟的深度阅读,像吃饭、睡觉一样,固化为雷打不动的日程。
三是读你爱读的,玩你想玩的。同学们,如果你喜欢恐龙,就读恐龙百科全书和科幻故事;喜欢公主,就读各类童话和传奇。同学们先从“读图”开始,高质量的绘本、漫画、桥梁书是绝佳的过渡工具,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联结现实”等方法让阅读“动”起来。给自己布置好玩的任务,如“寻找书中最搞笑的三个情节”“为故事画一个结局”“和爸爸妈妈分角色朗读”,让书中的世界与真实生活产生联结,知识便有了生命力。
最后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充电”。每天安排一段“共享阅读时光”,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全家人各自读自己的书,结束后简单分享。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既能享受短视频的快乐,也能体验深度阅读的“超级魔力”,真正享受到深度阅读所带来的那种无可替代的、深邃而持久的快乐。
揭东区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林文珊: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今天,刷短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生活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同学们也许刷短视频时手指停不下来,读课文时却频频走神;对十几秒的搞笑段子了如指掌,面对一本名著却难以静下心来阅读——这是很多初中生的日常困境。
为了避免因长期刷短视频而分散注意力,我们要给自己设立手机的“使用防线”,与家人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合理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时段,如每天不超过20分钟,让家人帮忙监督。其次,建立“替代清单”,当忍不住想刷短视频时,换成看漫画书或跳绳、散步,用低刺激活动替代高刺激依赖。
如果能够脱离短视频的“陷阱”,走进深度阅读的世界,就能够培养自己学习上的专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深度阅读的关键在于找到“入门密码”,很多同学觉得阅读枯燥,其实是没选对方法和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以“兴趣”为师,如喜欢历史的同学可以读通俗的史书,喜欢科幻的同学可以从短篇科幻小说读起,用轻松有趣的内容构建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做读书笔记,如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完之后写一写感想,让眼睛、手和大脑一齐参与;或者通过放声朗读的方式来辅助阅读,增强阅读的专注度。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创造“成就感”,比如和同学组建读书小组,每周分享一次阅读心得,用同伴认可替代短视频的点赞,建立读书的满足感。为自己建立“阅读档案”,记录每次阅读的时长、书目和心得体会,在阅读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
短视频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深度阅读也并非遥不可及。当我们能主动控制刷视频的时间,在阅读中找到思考的乐趣,专注力自然会回归。在短视频与深度阅读的平衡中,我们也能学会驾驭专注力,让成长更有深度。
揭东第一中学黄少坤: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短视频浪潮汹涌而来,凭借“快、准、新”等特点牢牢抓住我们的眼球,刺激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感到即时的快乐与短暂的满足。深度阅读则需要我们“沉浸式”地投入到阅读中,“逻辑化”地分析文本,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逻辑关系、体会情感内涵。深度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与作者深刻对话的契机,促进专注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找回专注力呢?
首先,强化时间意识,聚焦学习成长。同学们必须清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明白学业重任,并积极树立远大理想,把注意力聚焦在学习成长上。实践中,积极践行“限时限量”制度,在师长的指导下,确定每次刷短视频与阅读的时间,逐渐降低屏幕时间,增加阅读时长。同时,积极履行承诺、接受监督、配合管理。建议在手机上设置闹钟,或者安装一些时间管理类的APP来规范、帮助自己。
其次,营造适宜环境,专注深度阅读。积极创建宁静、舒适、人文的环境,自觉远离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静下心阅读。不要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而是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渐将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与爱好。建议从短文开始,逐渐过渡到长篇幅的文章,并有意识地延长单次阅读时长,让阅读能力自然进阶。同时,可与同学组成阅读小组,建立相互监督机制,定时分享心得体会,以阅读的趣味性与成就感反哺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
最后,坚持自主思考,锤炼批判思维。阅读时,养成划核心点、圈关键词、做笔记的好习惯。若遇到疑问,可先记下来,反复阅读,结合语境,再推敲答案;若无法解决,可查阅工具书或求助师长。同时,积极参加与阅读相关的讨论会或辩论赛,强化读者意识,探索作者意图,并结合自身实际,仔细思考阅读文本的逻辑结构与价值取向,有效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自驱发展专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