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来县隆江镇孔美村,位于龙江中下游北岸,临近龙江入海口神泉湾。因地处龙江水湾之末,原称“港子尾”,雅称“港子美”。明天启七年(1627),取孔子《论语》中“里仁为美”之义而改名“孔子美”,后简称“孔美”至今。
宋代为罗姓居住地后为唐姓独居
南宋年间,福建莆田人唐龙德在惠州为官,归隐后定居溪西镇鸡鸣山(近隆江镇)。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宋皇室一路南逃,枢密副使侯唐琼(唐龙德曾孙)召集乡勇保驾,在与元军激战中殉国。后其曾孙唐干宸携家眷于元初迁港子美定居。
港子美在宋代为罗姓居住地,当时名为罗厝乡(今孔美村南端仍有一片区域称为罗厝园),唐姓入驻后繁衍成巨族,后罗姓逐渐迁出,遂成唐姓独居。
祠堂连栋立,两泮水环村
孔美村俯瞰呈五边形,“祠堂连栋立,两泮水环村”是其最主要的村居特色。到第五代时,唐氏兄弟以村中南北两处水池为标志,择南北两地分支立业,称为“南北两泮”。古民居群的朝向也因此略有不同,南泮建筑多是坐东朝西,北泮的则多为坐南朝北。
在该村数十座古建筑中,祠堂就有近20座,其中清溪祖祠、辅臣公祠为惠来县文物保护单位。清溪祖祠规模宏大,蔚为壮观,碑记记载其建于清乾隆廿八年(1736),坐东向西,为三间三进,建筑面积470平方米,祠内保存有落款为清乾隆年间的牌匾、碑记及石雕,对研究清代潮汕祠堂建筑及雕刻艺术有一定价值。
文化底蕴深厚,有“七举十八秀”美誉
孔美村自唐姓迁入至今已逾700年,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期的孔美村,历代举人、贡生、秀才辈出。世代书香,有“七举十八秀”之美誉,也被称为“中举村”。十六世祖唐步瀛与其子唐元勋被称为“父子举人”,唐步瀛与唐昆曜又为“叔侄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