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泥韵纸香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18 来源: 作者: 记者 徐剑萍 通讯员 林 琳



玉滘中学学生在陶艺工作室制作砖雕作品。杨跃新 摄


  在揭东区玉滘中学的陶艺工作室内,泥屑纷飞间,一方方青灰砖坯逐渐浮现出“步步高升”“万柿如意”“平安喜乐”等吉祥字迹;剪纸展览长廊中,一幅幅精美的“福”字窗花、花鸟虫鱼剪纸作品栩栩如生…


  近年来,这所创办于1967年的乡镇中学,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将陶艺砖雕、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瑰宝融入课堂,构建起“五育并举”的特色育人体系,让沉寂的泥土与纸张在校园焕发出蓬勃生命力。


  泥火淬匠心,陶艺砖雕课育新苗    走进玉滘中学展览室,摆放着一块块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砖雕作品,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其中,该校教师李洁攀的一方以英歌舞为创作题材的“砖上潮韵”作品最引人注目。


  据介绍,2024年,该校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与教师专长,创新开设非遗实践课程。学生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揉捏陶泥、设计图样、雕刻纹饰、入窑烧制,亲手体验从泥土到艺术品的蜕变之旅。


  “看着自己刻的砖雕出窑时,那一刻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学生们激动地表示。短短一学期,学生们已创作出百余件凝结巧思的作品:体育动作简图定格力量之美,励志成语砖雕传递精神内核,《陋室铭》系列更将文学意境刻入青砖。


  而课程的意义远超技艺传授。七年级学生郑梓薇说:“参加陶艺砖雕学习,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在亲手塑造与雕琢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技艺,更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智慧与匠心。这让我懂得,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的载体,值得我们用心去传承和守护。”指导老师李洁攀指出,陶艺砖雕课是“以劳育美”的生动实践,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砖雕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立体思维空间。


  纸刀裁春色,传统文化滋养成长   如果说陶艺砖雕是玉滘中学艺体教育的新枝,那么深耕多年的“第二课堂”体系便是孕育传统的沃土。漫步校园,处处可见文化传承的匠心:走廊变身艺术长廊,剪纸窗花流淌吉祥寓意;教室悬挂水墨丹青,描绘山水诗情;书法社团的春联作品墨香犹存,记录着师生走进凤美、池渡等村书写千幅春联的温暖记忆。


  自2008年创立剪纸兴趣班,玉滘中学已积淀深厚底蕴,2025年更以剪纸项目成功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0多年来,该校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多幅佳作赠予乡亲传递情谊,同时,多位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多项奖项。此外,玉滘中学还构建起“基础+特长”的立体框架,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运动会锤炼体魄,文艺汇演绽放才情,“名著手抄报”融合阅读与美育。特别是,该校成立书法社团,组织师生深入凤美、池渡等村书写千副春联,将新年的美好祝福送入千家万户。据统计,近三年来,该校学生获区级以上艺体类奖励超40人次,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纷至沓来。


  谈及未来,校长李熙楷目光坚定:“我们将深化剪纸、陶艺等特色项目,打造更多展示平台;同时开拓育人新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他表示,艺术教育是人格塑造的熔炉,计划建设更多专业工作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信与热爱。


  当陶窑炉火映红学生专注的脸庞,当剪纸镂空透出校园晨曦的光影,玉滘中学正以最质朴的方式诠释教育的真谛——在这里,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课程里、绽放在指尖上、扎根于心灵中的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