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临水集市,货如轮转
发布时间: 2017-12-12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孙锐卿

  榕城作为揭阳县治始自南宋绍兴十年(1140),古城二河环绕,城内河流交错,水上交通便捷。由于城西吴姓私辟吴西滘,让城西水系四通八达。居民择水而居,人群居住密集的地方就有经济的发展,最先的集市是南市,南市就是现在的中山路南市巷直通火烧地一带。南市的旺盛让城西经济活跃,商贸繁荣。

  南市有南市巷头抵南滘,船载货物从南河进入南滘,直抵南市巷。从南滘进口货物一般是渔湖的农产品,而南市的大量货物和居民的所有用品都是从西面的吴西滘入港,通过丰源内运往邝厝尾,让货物直接运到火烧地。另是从吊桥河段的西河里进港,经猛水河过母子桥、兵马司,直达火烧地一带。四通八达的水系让南市货物充实,市集繁荣,带旺水上人家。枕河人家生活方便,安居乐业。因而,城南至城西一带是古榕城最先发展之地,现有各朝代遗留的古民居为证。

  北市,即今西马路东段路首,旧属魁元坊一带,也就是在打铜街到丁府沿北滘河流两岸,在《商贸繁荣的榕城北滘》一文中谈到,北市是古城最早二个集市之一,靠北滘通南北河运输货物,有草街、柴街、打铜街,是商贾云集的地方,也是经济较繁荣之地。因北河流域的村庄柴、草多,农村的柴草经北河运进北滘,柴木制作农具,又运往农村各地。因此,柴街一带的木匠在城里较有名气。北市南端至打铜街是制作铜用器皿的作坊,家用铜壶、铜脸盆乃至铜镜、水烟筒、钥匙等用品,应有尽有,北市的打铜街誉满潮汕。

  明清以后,古城集市商品日繁、人口增加,随着城区工商业的发展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城里又增加8个集市,而大多市集都设于水路交通方便的地方。

  大街市(今中山路一带)是在城隍庙街到史巷直街,主要是粮食、竹器、家具的集散地。旧时渔湖是产米之乡,渔湖米船从南滘入关,船到南滘中滘桥左右起货,米担上岸直趋史巷直街到大街买卖。梅云一带旧时生产竹子,货从南滘中段起货,送到总兵衙门巷口之南端,有一条街叫竹篾街,是买卖民间竹器的集市,畚箕、簸箕、米筛、竹帘以及扁担、筐箩,无不俱全。后来大街市发展成为家具集市,家具店林立。据史书记载,为纪念这些能工巧匠,在史巷横街进入新街口之处,建一“巧匠爷宫”。

  随着城市日益发展,集市扩展到北关城厢内处叫天福市。天福市西临护城河,榕江北河火船头背靠有水乡明珠之称的瓜籽池。前面是杉浮溪,天福市三面环水,水路通畅,是城里发展最快的集市。

  天福市以关公庙前为集中点,庙旁的瓜籽池直通南河,水运通潮州府城和棉湖为主的船只。货物进入瓜籽池,在杉浮溪上岸直达天福市关爷宫前市集。该市集是黄麻布、水果的集散地,由于水陆交通方便,天福市是市里唯一可通城内外的市集。由于市集的发展,天福市进城至沟仔墘一段路叫雨伞街,沿街多做油纸雨伞。城外天福市旁又有钉屐街,专做木屐供城乡人户之用。还有专铸制鼎器的铸鼎街、水果街、黄麻布街等。可见,明清两朝榕城临水集市,货如轮转,商贸繁荣。

201710309524567.jpg

  誉满潮汕的榕城北市打铜街。   涂英鹏 摄

  (编辑:袁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