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禁城脚旁谢义和
发布时间: 2018-01-10 来源: 揭阳新闻网 作者: 孙锐卿

  榕城韩祠路有一处叫八音树下,八音树下有一座大屋,昔时屋前有一个大池,池的旁边有一条河,叫内城河。内城河顺着禁城墙脚流淌。光绪年间(1875~1908),炮台桃山谢氏人家六兄弟来到禁城脚,看中临河旁边有一块宝地,兄弟几人克绍箕裘,在此地建一座大屋,叫文林第。文林第是一座三厅两天井配上两条巷的潮汕“四点金”建筑大屋。文林第历经400多年风霜雪雨的洗礼,至今依然风姿绰约,保存完好,没有遭受任何破坏,是古城难得的一处古建筑。

  文林第坐北向南,大屋的西面,有一小巷通往北滘。大屋的东面在临内城河边建设有一个书斋,谢氏书斋供谢氏人家儿女读书,书斋保存完好。在书斋前面建有榕华草堂,是谢氏族人接待人客,临河闲叙的地方。清澈的河水伴着草堂,凭栏俯瞰河里游鲤,仰望禁城磊磊森严。可见草堂主人优雅避世,小楼一角,品茶畅叙,自得其乐。如今的草堂荡然无存,一座小楼层代替草堂昔日的安怡。当时在榕华草堂边架上一木桥,方便族人从水路向禁城脚路边前往谢氏宗祠。

  榕华草堂前面是谢氏花园,园中植各种果树,四时水果随摘。文林第的孩子们可以在临河边的小花园里追逐戏耍,草堂主客可以在花园散步。此情此景令人流连忘返。如今建成公租房。在花园的前面是许厝,在许厝转弯处建一个水闸,让内城河的水旱涝无碍,又能把水引入窖河,为方便行人及族人的交通往来。在水闸旁又建设一座木桥。如今都夷为平地,成为小巷。

  在许厝前面是谢氏宗祠。谢氏宗祠是一座大型的潮汕“四点金”布局,坐北朝南,东西两巷,还有后包。在宗祠的门楼上有一块碑记,是光绪元年(1875)三月立的,为还原祠堂真貌,实录如下:“缅维祖德,自桃来揭。二百年来,基业勿失。赖我殷祖,振起有声。稽田作室,创造经营。乃复旧业,乃肇厥基。佑起我后,六子嗣之。长子端祖,克绳祖武。以济以开,爰辟斯土。相攸卜宅,创建祠堂。崇祀殷祖,前烈迪光,迪光前烈,宜广孝思。梓祖敦祖,用祀于斯。敦祖四子,今存伯仲。伯仲既分,业非与共。凡厥祠巷,暨乎蒸尝。轮流主掌,惟我六房。六房子孙,缵述勿替。当念创难,守亦非易。聚族于兹,世泽绵绵。承承继继,于万斯年。殷毅公派六大房建。”门楼碑记记载谢氏兄弟在光绪年间筹建宗祠的概况。宗祠的建设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宗祠所用杉木都是楠木,结构严实,历经200多年,仍风雨无损。尽管宗祠作用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曾经作为法院、警察局、学校、剧团办公场地。于今恢复为民居,但宗祠格局不变。

  建宗祠时因用地不够大,所以把东巷建在内城河上,内城河从禁城脚谢氏宗祠起就转为人工地下河,一直流到衙前太平桥那里。宗祠前面是一个灰埕,供族人祭祖之用,灰埕前面就是一个大池,碧绿的池水映着宗祠雄伟的大屋,自有一方令人生威的感觉。临池的西边,建有梦草书庄,共有11间房子,临水书庄曾教育着周边孩子,成就教育的美事,揭阳名人林伯虔曾在这里授学,为世人盛赞的书庄,有诗为证:“梦圣亲传思东鲁,草堂经济学潮阳。”宗祠西边是通奉第,也是一座清代建筑大屋。北滘的河水流过通奉第直通梦草书庄。从北滘可以坐船到谢氏宗祠。从宗祠往禁城脚走 不到几百米就是衙前。溪河环绕的谢氏宗祠水陆交通便捷,闹中有静。从文林第到谢氏宗祠、通奉第一带就叫谢义和。

201811010719265 拷贝.jpg

  榕城谢义和文林第,虽历经400多年风雨,至今依然风姿绰约,保存完好。林筱屏 摄

  (编辑:袁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