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泥沟村的少年英歌舞
发布时间: 2019-04-17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薛小娜

  

  泥沟少年扮起梁山好汉来,英姿飒爽,灵气逼人。他们精彩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英歌舞传承发展的希望。  安静声音 摄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刚到普宁泥沟村湖南里花园,铿锵的锣鼓声似从天而降,似万马奔腾般激越大地。


  一群画有各式“梁山好汉”脸谱、英姿飒爽的少年手执短棍,踏着鼓点跳跃翻腾,那股虎劲、那股猛劲、那股狠劲、那股狂劲、那股野劲,那种勇不可当的气势和激情,那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淋漓尽致地发泄出来了!快看!鼓声急,双槌飞,腾空飞跃的一刹那,是那样的威武雄壮,那样的威风凛凛,那样的雄姿英发,那样的激情昂扬!


  普宁燎原泥沟村“跳英歌”习俗由来已久,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英歌舞取材于《水浒》梁山泊好汉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梁山泊众好汉化装成各种耍杂艺的人,借元宵闹花灯之机攻打大名府。时迁化装成玩蛇的小丑在前面探路,李逵和宋江带领众好汉下山救人,在围府劫人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众好汉齐心合力,艰苦奋战,终于凯旋而归。其节奏明快,表演洒脱。英歌舞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它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


  每逢节日,只要在泥沟,你都可以看到这种震撼灵魂的舞动画面。


  泥沟湖南里花园,英歌舞正在表演经典情节:有“化妆卖艺”“趁机闯府”“救卢出府”“英雄会师”“欢庆团圆”“凯旋归山”,队形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时而穿梭,时而绕圈,几十人的队伍很整齐,两根短棍舞出千般花样,穿插迂回,阵形变幻不定,动作幅度奔放不羁,夸张洒脱。那舞蹈像猛虎下山,像呼啸的山风,像万马奔腾,像大海卷起千堆雪,像夸父逐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头槌的好汉李逵。他是英歌舞的灵魂人物,跳英歌舞的少年在他的周围围成一圈,踏着节奏旋转飞舞,如蝶般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诙谐的是鼓上蚤时迁,他手里拿着一条蛇,动作与表情极为丰富,轻巧得像在大鼓上蹦来蹦去的跳蚤。在水浒故事角色中,他有天下第一神偷称号。时迁虽然在梁山108位好汉中排在倒数第二,但他的故事和名声却远胜于他的排名,是极其可爱和脍炙人口的角色。救卢俊义中,他是先锋,混入敌方打探情况,还放火烧翠云楼,识破孔兄弟。有人评价说,梁山好汉里面,他是个鬼点子最多的人,表演时他的位置可以随时变动,可以穿插在队伍中间,任意发挥,随处即兴表演,取乐于观众。真惊异于他那双手,怎么会那么灵巧,把一条蛇玩得如此传神,真是妙不可言。


  在现场,我们采访了泥沟少年英歌队的艺术指导老师张伯增。他从少年时代的“英歌舞迷”,到青壮年时代的“英歌舞教师”,张伯增的一生与英歌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但跳得好,而且对泥沟英歌舞了如指掌,对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十分精通,并且对这些舞姿的生成、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由其对英歌舞每个动作,应怎样跳,表情应怎么处理等,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是关胜!”


  “这是武松!”


  “这是鲁智深!”


  一群“好汉”从我们面前舞过,五颜六色的面孔令人惊奇不已,仔细观察,竟然没有一张相同。张伯增老师说:“老一辈留下来的脸谱只有二十张,其他好汉的脸谱都是根据《水浒传》原著对人物描写,在表演者脸上勾画创作的。”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在化妆时,从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发,加以丰富的想象,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每一次表演,张老师和孩子们都必须早早起床化妆,在开场前画完脸谱,为了抢时间,有时连早饭也没吃便出门。


  英歌舞分:快板、中板、慢板三种,泥沟英歌为中板。据说泥沟英歌源于人民群众劳动之余喜习武(学拳头),借以消除疲劳、健身壮体。清朝初期,统治者怕百姓造反,禁止习武。聪明的人灵机一动,把长棍截成两半,加入阴柔的动作,以舞蹈形式传了下来。造型也是按梁山泊英雄形象,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舞时扣槌在下,从下而上,双提臂,单踢腿,幅步大。双槌起落,叩击对舞,手腕转动打活槌,产生漂亮的槌花。上身和头部左右自然晃动,极富力量美。


  从田塍地畈中一路跳起来,从民间草台上一路跳起来。1999年,在校长张怡才的大力支持下,泥沟小学成立了少年英歌队。从此英歌走进校园,编成地方教材。张伯增老师,这个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民间艺术的人,矢志不渝,为弘扬泥沟英歌舞默默耕耘。10多年来,在张楚调、方锡城、张和大几任校长努力下,少年英歌队飞速发展,表演技巧逐年提高,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历经多年的打磨,诞生在乡村的英歌舞终成一颗璀璨明珠,它已成为普宁市重要的文化名片。舞动北京,舞出普宁,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满乡土激情的英歌舞,从300多年前走来,迈进了21世纪。她非但没有在城市的发展中没落,反而越跳越年轻,脱胎换骨似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它一年年牵动一代代潮人的节庆节奏,成为泥沟人记忆年轮中鼓乐喧闹、色彩缤纷的新年篇章。


  (编辑:陈悦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