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扫 一 扫
霍山印象
发布时间: 2019-04-18 来源: 揭阳日报 作者:

 绿意盎然的霍山县。综 图

  如果问我对安徽霍山有什么印象,只有一个字能够回答,那就是:绿!

  其实,绿是司空见惯的,哪都有,哪都不缺。大自然者是绿的世界,无时不绿,无物不绿,绿是统治者,少少的不绿要么是绿得太累,偶尔歇歇;要么是别出心裁地点缀,作为绿的承托和衬托;因为绿才成为大自然。城市是后天之物,属于人造,但也借鉴了大自然的绿,别管是移植和假冒,因为绿才有了生机有了活力确是事实。

  霍山是山区,绿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绿得恒久,绿得坚定,绿得深刻,绿得生态,绿得彻底。从几何时起,为了发展,为了致富,为了搞活经济,绿成了用来置换钞票和GDP的工具,不惜出卖、贩卖和盗卖。时过境迁,遭受报复之痛,又后悔不迭地走回头路,变着花样地弥补和恢复。明智如霍山,一直像坚守贞操一样地捍卫着绿,时至今日,大受绿的恩宠和福禄了。

  你到霍山的任意一处地方去看看,无不是原生态的绿,随便问问,那都是有历史的绿,长着胡子的绿,比你的父辈祖父辈还年长好多辈的绿。

  早在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霍山是在晚间,在霍山县城衡山镇匆忙找个地方住下,已是晚上九点多。几个同行者闲得无聊,决定上街找大排档,想搞点小酒刮刮蛋。不承想,转遍了几条街,都是冷清空旷,根本看不到大排档的影子。这霍山人,都不喜欢夜生活,不喜欢赚钱?瞪大眼睛瞅瞅,除了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夜幕上零星散布,再看不出什么内容。竖起耳朵听听,大街上只有我们单调的脚步声,生硬地打破那份固有的宁静,颇有些乡村的感觉。

  这静,倒真的是久违了的,是童年的时光才有的,是遥远的故乡才有的。此时此刻,倒在霍山县城出现了。这霍山,怪。

  待到白天一出门,热闹是有了,但仍然不似城市的繁华。大块大片的绿树红花当中偶尔闪现一点而已,虽不似晚间的静,却也淡定地很,从容地很,优雅地很,与旧日书堂里的读书女人一样,文静。嘈杂的市声被什么过滤了似的,连尘埃也无多,不敢打扰,一眼看到老远的青山,抬头是蓝幽幽的天白灿灿的云,无遮无挡。

  因为采访,到离县城30多公里的东西溪乡,我被那满山的竹海惊呆了。那绿浓重,却不凝滞;生动,却不浮躁;无边无际,却不张狂;稍高的山腰间,轻纱似的云雾缠绵不已,久久不去,可听见窃窃私语。随后到佛子岭水库,面对那一汪碧绿和沉静,我萎缩成岸边枝梢上的叶子,只有长年累月行注目之礼的资格。随后又到其他乡镇,无不被触目即是满山遍野的绿所惊叹。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支配下,很多地方把绿作为生财之道,且用到了极致,由此葬送了太多的绿的情况并不鲜见。难道霍山人不曾为之心动和行动?

  时间又过了若干年,因为参加某市作协组织的笔会,再去霍山,这回,于浮光掠影里又深入了些。石斛,迎驾贡酒,黄芽茶,全零距离接触了一遍,品味之余,我只有一个结论,是霍山的绿种下的因果,是福报。哪一件都是宝贝,可在霍山,全成了稀松平常。就拿最有人工意味的酒来说,没有水的美哪来酒的美?坐拥美水,方为酿造好酒的根本要素之一。原来,霍山更有深远宏大的预谋,要的是绿深层次的价值挖掘,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绿色换发展和实质上是毁绿的急功近利。

  还有霍山的人。有过接触的,也就同样喜欢写作的文朋诗友,身在官位的,经商的,一个个都温文,尔雅,不狂,不躁。像山间的竹,还是木?是黄芽茶或石斛,寂寞山野中默默生长,天长日久,味在其中,一经问世,醉了若干人等。我又联想起绿了,没办法,霍山的绿给了我太深的印象。青山绿水,静静的城,温润的人,这就是霍山吧。

  难为霍山了,能把芜杂和喧嚣,潮流和风尚,利禄和欲望,统统过滤掉,独守一个绿字,再由绿而生发纯朴而雅洁的生活。难怪王蒙等文学大家们纷纷到来,月亮湾作家村就此诞生。单就月亮湾的名字,就是霍山最美底色上最具诱惑力的星光,我更愿意把整个霍山都当成月亮湾,中国的月亮湾,生态的月亮湾,人间福地的月亮湾!丁迎新

(编辑:孙儿君)